29 November 2016

破產 無法參選

立法會主席剛剛在電視上透露,假如梁游宣佈破產,則未來數年便無法參選。嘩,原來是這個原因。

香港越來越似走新加坡路線。

勝算極低,法援未必會批,但肯定未來數年不能參選 (BL79)。

。。。

訴訟前奏

警方前天開始捉違例停車及亂過馬路,宣傳守法精神的同時,亦作為開展多項訴訟的前奏,包括長毛及劉小麗。 

上一兩次都是同樣的安排,可以影響及調校市民對守法的門檻,以期政府提出訴訟時,能得到更多市民的支持,或至少減少反對的聲音。

26 November 2016

言論自由

*** 歐洲(法國)容許言論自由包括侮辱其他宗教先知領袖,就是容不下俄羅斯媒體的言論自由。***
。。。

世界視線
歐議會制裁俄媒 軟實力此消彼長
11月26日(六)  
歐洲議會日前通過一項有關制裁俄羅斯媒體的決議,反制俄國媒體在歐盟的宣傳效果,俄羅斯總統普京怒斥這一舉措是歐洲民主的倒退。這場媒體大戰的背後,其實是雙方軟實力之爭,歐洲在眾多危機面前,已開始對自己的制度失去信心。...
。。。

25 November 2016

喪失資格

RTHK:公民黨認為,法庭裁定兩人10月12日起喪失議員資格,立法會應由當日起,停止向二人發放議員薪金及津貼,而非追溯至10月1日。

我也認為,在釋法後而法院亦已有所判決的情況下,不上訴又不跟從法院判決有不尊重司法之嫌。至於釋法內容,有關「不得」、「即喪失」是否解作當下,而非追溯至10月1日,可作討論。

個人認為,一般市民對司法機關有强烈意見是可以理解,但立法會則不能授人以柄。況且今次是立法會主席主動要求高等法院澄清該關鍵日期。須注意,假若人大在法院判決後才釋法,那麼應以釋法為準。但法院是在人大釋法後才作判決,個人認為,如有異議,只可經上訴以更正法院判決。

根據釋法內容:
  
(1) 宣誓是該條所列公職人員就職的法定條件和必經程序。未進行合法有效宣誓或者拒絕宣誓,不得就任相應公職,不得行使相應職權和享受相應待遇。...
 
(3) 宣誓人拒絕宣誓,即喪失就任該條所列相應公職的資格。宣誓人故意宣讀與法定誓言不一致的誓言或者以任何不真誠、不莊重的方式宣誓,也屬於拒絕宣誓,所作宣誓無效,宣誓人即喪失就任該條所列相應公職的資格。

。。。
 

23 November 2016

人大釋法及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條例

人大釋法及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條例第17條(藐視罪)雙劍合璧,對立法會議員訂下了多條紅線,影響深遠:

- 參選時必須簽署確認書。
- 就任時必須真誠及莊重地宣誓,擁護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其香港特別行政區。
- 議會內外均不可以污蔑或燒毁基本法文本或國旗、區旗等。
- 不可以宣傳港獨、台獨或分裂國家。
- 在議會內不可以鬧事(第17條)。理論上,任何市民都可以報警。
- 立法會主席有無上權威,只要依足議事規則行事,不受任何法院的司法管轄權所管轄 (第23條)。
- 立法會職員均具有警務人員的所有權力和享有警務人員的所有特權 (第24條)。

基於上述最新形勢,非建制派若不能夠在議會內外違反誓言或違反法規,其政治活動空間(及其吸引力)將會大幅減少。從正面角度看,希望其議政能力會相應地提高。

。。。

泛民 歷史評價

將來歷史自會評價,泛民最大的錯誤,不是佔中,而是不肯「袋住先」(佔中只是手法上的錯誤,未能獲取廣大市民支持,反而團結了對方陣營)。即使昂山素姬得到了全民支持也肯「袋住先」,為緬甸開創了新的局面。再看特朗普赢了總統大選,世上甚麼事情都可能發生,惟有不走出第一步,一切都無法改變。這就是政治智慧。

歸根究底,泛民錯在凡是反對(99%)、針對個人(CY)、泛政治化、上綱上線、不顧現實、不懂妥協、暗撑「港獨」,最後 ... 物極必反,大勢已去。可以說,無論是心態或是計謀,都給人家比下去。

有評論說,假如泛民不撑「港獨」,便不會落得如此田地。

政治正確

正如特朗普一樣,是否政治正確已沒有所謂了。現今在大是大非面前,只要單刀直入,痛陳利害,一個已分裂的社會,各方用自己的語言更加貼地,反而用對方的語言只會被牽着鼻子走。

。。。

大道之行 - 宋立功
釋法是遏制港獨利劍
11月23日(三)  

中央主動釋法,時間的選擇極富爭議,在法律界引起強烈反彈。中央擔心特區法院判案的結果存在變數。對《基本法》的註釋只要稍有偏差,就有可能放生兩位宣誓案的主角,後患無窮。通過釋法,有助保證封殺游蕙禎、梁頌恆進入議會的機會。

事實上,幾乎可以預見游、梁即使在高院敗訴,亦必定會上訴,整個過程漫長,可以長達一年多,期間帶來的各種不確定性因素,將是特區政府難以承受的痛。與其曠日持久,不如快刀斬亂麻,速戰速決。

雖然主審宣誓案的法官區慶祥指出,有沒有人大釋法,法院根據《基本法》及本港法律,都可以處理好游、梁一案。但話雖如此,卻絕非萬無一失,惟有釋法可有百分之百的保證。

接近中央的前律政司司長梁愛詩,身兼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有份參與人大常委會就釋法問題的討論,她近日指出,釋法是希望避免萬一法院出錯時才作出法律解釋,將對司法機構打擊更大。

梁愛詩特別點出中央對港獨問題的高度關切,直言港獨勢力的囂張已經維持一段時間,中央有責任及有需要就港獨問題作出權威性宣示,釋法正是其中一種有效的手段。

中央釋法是要發揮對港獨的震懾作用,游、梁二人的立法會議席出缺引發補選,屆時本土自決派欲派員參選,選管會要求簽署確認書的手段,將由虛轉實,有助堵截港獨人士「入閘」,毋庸置疑。

21 November 2016

侵犯他人言論表達自由及集會權利

"署任主任裁判官杜浩成說,兩人行為侵犯他人言論表達自由及集會權利。"

其實那麼簡單的道理,中學生也明白。問題是,為何回歸19年後才有這個判決?

這個判決亦令我想起幾天前中文大學的畢業禮,今次法官的判詞有警示作用。

...

RTHK : 社民連立法會議員梁國雄和人民力量成員譚得志,去年5月在星島新聞集團主辦的辯論比賽示威,兩人在東區裁判法院,被裁定「故意妨礙合法使用文娛中心人士」罪名成立,梁國雄被判囚7日,准以4千元保釋等候上訴;譚得志判監7日緩刑12個月。

署任主任裁判官杜浩成說,兩人行為侵犯他人言論表達自由及集會權利。梁國雄形容,結果令人沉重。

...

20 November 2016

雙重效忠?

雙重效忠?
有關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基本法第104條的解釋,坊間有意見質疑為何宣誓人須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其香港特別行政區(而不僅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效忠。
*** 為了解答此問题,首先須了解第104條所提及的其中一個宣誓人是行政長官。行政長官作為特區首長,通過選舉或協商產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並對中央人民政府和特區負責。因此,行政長官向國家及特區效忠是理所當然的。***
根據李飛的闡述,「行政長官宣誓的監誓人是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總理或中央政府的代表,其他公職人員的監誓都是行政長官,所以人大常委委員提出,按照基本法確定的香港的憲制體制,行政長官既是特區政府的首長,也是特別行政區的首長,代表特別行政區向中央負責。那麼宣誓“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這個宣誓就是我們現在解釋條文裏所講的,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其香港特別行政區作出的法律承諾,它不是一個地方宣誓,執行的是基本法憲制層面確定的制度。所以,監誓人應該是在法律上能夠代表特別行政區,而且能夠向中央負責的這樣的人。」
至於「行政主導」這概念,坊間和學者已對此作了很多論述,在此不贅。我只想帶出以下幾個要點:
(1) 根據基本法第12條,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享有高度自治權的地方行政區域,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
已故基本法專家蕭蔚雲說,香港特區 「不同於內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內地的地方政府、法院、檢察院都由地方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對它負責並接受它的監督,香港的情況不同,由於實行"一國兩制"方針,它實行行政主導的體制。」
有別於內地一般設置,香港特區是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
行政長官作為特區首長,通過選舉或協商產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並對中央人民政府和特區負責。
在有需要時,行政長官須執行中央人民政府就基本法規定的有關事務發出的指令。
*** 很明顯,香港特區以至行政長官均隸屬中央人民政府的行政架構。***
(2) 行政長官如拒絕簽署立法會再次通過的法案或立法會拒絕通過政府提出的財政預算案或其他重要法案,經協商仍不能取得一致意見,行政長官可解散立法會。
另一方面,若立法會以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通過彈劾行政長官,則須報請中央人民政府決定。
(3) 全國人大常委會於2004年4月26日的決定提及"行政主導體制"。
...

19 November 2016

藐視罪

據悉,就梁國雄事件,警方正循藐視罪方向調查。

第 382 章 - 《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條例》 

第17條 :     藐視罪 
凡任何人─
...
(c) 在立法會或任何委員會舉行會議時,引起或參加任何擾亂,致令立法會或該委員會的會議程序中斷或相當可能中斷,即屬犯罪,可處罰款$10000及監禁12個月,如持續犯罪,則在持續犯罪期間,另加每日罰款$2000。 

*** 理論上,是否任何市民都可以報警? lol

第23條 : 立法會、主席或任何立法會人員在合法行使由本條例或議事規則、或根據本條例或議事規則所授予或賦予立法會、主席或該人員的任何權力時,不受任何法院的司法管轄權所管轄。 

*** 關鍵詞是"合法",前提是在《基本法》的憲政框架下立法會主席首先須擁有該項權力。

第24條 : 為本條例的施行及刑事法律的應用,每名立法會人員在會議廳範圍內,均具有警務人員的所有權力和享有警務人員的所有特權。 

*** 有權需要用時便要用啊。

。。。

判刑輕重

程序公義是基本。
精闢的法律觀點是典範。
能處理複雜的社會倫理道德問題是智慧。
至於判刑輕重 … 則很難說了。

18 November 2016

上訴

梁游提出上訴,認為司法機關不應"干涉"立法會,而立法會主席則放棄上訴,理由是勝算機會不大。在此情況下,梁游上訴的勝算可以說是等於零。

17 November 2016

長毛

不知會告長毛甚麼?搶劫?但他沒有使用武力或威嚇。甚麼意圖?很快他已經放下文件夾,沒有拿走,亦沒有偷看。或是偷竊?但他並没有永久地剝奪政府的財產。

那麼,告朱凱迪偷看?是長毛把文件夾放在他面前,他明知可能內裡有官方機密仍要翻閱,犯了甚麼法呢?

注意到長毛回答傳媒時說,他當日取走文件後,交給朱凱迪閱覽。這是否已經可以証明他的意圖?

A君認識B君,有一次見面時A君拿了B君放在枱上的書,然後把書放在另一張枱上,之後走了,他沒有看內容。A君是不對的,應該告他甚麼呢?

上述故事與今次情況不同,因為還有朱凱廸翻看文件這一重要原素,希望律政司會小心處理。

...


宣誓

取得2萬或3萬票固然要向選民負責,但宣誓的對象是要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即包括700萬全港市民。


若法院可以"干涉"特首或政府有否依法辦事,為何立法會或立法會主席可以例外? 例如,議員在議會會議上發言享有特權保障,但没有權在議會內犯法(擲杯)。


若主席依足議事規則及法律作出裁決或判斷(例如何時剪布、誰是誰非等問題),這是立法會的家事。但今次無論根據釋法或本地法例,該兩人已經喪失就任資格,因此不存在監誓人安排再次宣誓的權力。這個判決其實已跟從了人大釋法的規定。


這個判決不單適用於此案,亦適用於所有公職人員的宣誓,包括行政、立法及司法機關。


...





16 November 2016

High Court ruling (NPCSC Interpretation)

Paragraph 21 of the ruling : "In the premises, the Interpretation is binding on this court. In this judgment, unless otherwise stated, whenever I refer to the meaning of BL104, it is a reference to the meaning as set out in the Interpretation."

Paragraph 20 : "Although the courts in Hong Kong are authorised by BL158(2) and (3) to interpret provisions of the BL in adjudicating cases, the NPCSC has the final power of interpretation of the BL as provided under BL158(1) and (3) and Article 67(4) of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 interpretation made by the NPCSC is binding on all the courts of Hong Kong, and the courts are under a duty to follow it."

*** Note that "all the courts" include this High Court, and it follows that this High Court has followed the Interpretation in adjudicating this case, although the judge has cleverly said that whether or not to follow the Interpretation, he will make exactly the same interpretation. By his own statement that "all the courts ..." he couldn't have done otherwise.

15 November 2016

法院判決 (人大釋法)

今次判決的要點如下(數字為段落):

7.于2016年11月7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基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條賦予的權力,正式頒佈對《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含義的解釋(“該解釋”)。該解釋對香港所有的法庭均具有約束力,而法庭應落實該解釋。

* 所有的法庭包括今次高等法院,最後一句意味着今次判決亦已落實了該解釋。

9.另一方面,法庭也接納行政長官/律政司司長的陳詞,認為香港法例下《宣誓及聲明條例》的有關條文,在不受該解釋影響下而作出適當詮釋,其意思及法律效力也與《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的上述含義相同。

* 最後一句意味着今次判決已跟從了人大釋法的含義。

10.法庭採用以立法原意為基礎的詮釋方法及根據普通法,裁定《宣誓及聲明條例》第16、19、及21條具有以下的意思及效力:

* 這一句意味着須採用[釋法所確立的]立法原意(不僅是普通法)。

10(a) 《宣誓及聲明條例》中有關條文反映及強調《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的規定 ...

* 即以第104條的憲制規定為本。

10(d)誓言必須莊重及真誠地作出,那是宣誓人表達他會憑着良知忠誠、從實地履行有關行為的一種見證形式。一項效忠或表達忠誠的誓言,代表宣誓人向特定政權及政府承諾及保證作出真誠效忠,並支持其憲法。

* 早前湯家驊表示,議員是否拒絕或忽略宣誓,要由本港法院裁決,宣誓最重要的元素是「真誠」,單是「不莊重」不足以取消議員資格。

** 正如我早前說,今次法院判詞確立了兩者並重。

* "向特定政權及政府承諾及保證作出真誠效忠,並支持其憲法":這個說法比較特別。

10(e)就《宣誓及聲明條例》的目的而言,“拒絕”一詞是指有意圖地不願或反對按照法例的規定作出宣誓的行為;而“忽略”一詞是指一項不按照法例的規定履行宣誓責任的蓄意或故意的(相對於不慎或意外的)不作為。

* "相對於不慎或意外的":符合釋法有關"故意"的說法。

10(f)假如立法會議員不論在形式或內容上“拒絕或忽略”作出立法會誓言,按照法律他定會(“必須”)被視為離任(若已就任)或被取消其就任資格(若未就任)。

* "不論在形式或內容上":符合釋法的意思,即兩者缺一不可。

11. ... 因為客觀及明顯地,他們並不承認“一國兩制”的原則及該原則下“一國”的重要性,終審法院亦已清楚確認該等原則是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基石,以及奠定建基於《基本法》的香港憲制模式。

* 判決重申了一國的重要性。

15. ... 在該終審法院案例中衍生出以下原則:(1)在香港應用不干預原則時,必須符合《基本法》相關的憲制規定;(2)當《基本法》委予立法機關立法權力及責任時,法庭是有權力裁定立法機關是有否擁有某一權力、特權、或豁免權;及(3)在處理何事可被視為立法會的“內部事務”或“內部程序”時,應留意上述的規範。

* 判決就三權分立在《基本法》框架下的定位作了清晰的表述。法院有權裁定立法機關是否擁有某一權力 (但正如我早前說,如何運用該權力是立法會主席的判斷、立法會的家事)。今次判決否定了主席有權安排再次宣誓。

16.在應用上述原則的情況下,適用於香港的不干預原則並不會禁止法庭裁斷以下問題:(a)一名立法會議員的誓言是否符合《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中的重要憲制規定(及《宣誓及聲明條例》中的法律規定),以及(b)當一名立法會議員的誓言不符合相關的憲制及法律規定,會否基於《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及/或《宣誓及聲明條例》第21條,取消其就任資格。

* 即同時須符合第104條的重要憲制規定(及本地立法中的法律規定),缺一不可。

17.法庭亦認為,《宣誓及聲明條例》第19及21條,以及該解釋第(四)段,均沒有明文指出監誓人有最終決定權,裁定一項宣誓是否符合《基本法》第一百零四條及香港法例。因此,儘管立法會主席或立法會秘書有附帶責任及權力,在有實際需要時去判定一項誓言是否符合法律要求,但法庭亦裁定,對於本案有爭議的事宜,法庭是有最終的判決權。

* 早前曾鈺成說,監誓人没有權褫奪候任議員資格。

** 按上述判決,正如我早前說,監誓人有此附帶責任及權力(褫奪候任議員資格),但此權受制於司法覆核。即不存在監誓人就其決定須尋求法院確認 (第二層決定)的需要。

21.對於行政長官是否有資格(locus)提起訴訟,法庭裁定由於《基本法》第四十八條訂明行政長官有憲法責任執行《基本法》及其他香港的法律,所以行政長官有資格(locus)提出司法覆核及HCMP 2819/2016的申請。

* 根據《基本法》第48條,行政長官有資格提出訴訟。

。。。

14 November 2016

China

my post to HKFP:

some westerners cherish the value of total freedom like the US, but Chinese people value stability.

only 17% of hk people want independence, according to a survey conducted by hku.  and no one therefore would say that 83% love the CCP.  in short, hk people are very pragmatic.   we love our motherland and we want stability.

while it took the US more than 2 centuries to develop its democracy (and see the chaos they are now in), let's give China a bit more time.  there are still 700 million peasants.   when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middle class and university graduates, democracy will grow and flourish.

one thing about China which westerners may not know or understand is that after a chaotic century (the Opium Wars, imposition of unequal treaties of ceding Hong Kong and Macau, intrusion and ransacking by the Eight-Nation Alliance, overthrow of the Qing Dynasty, Japanese invasion, civil wars among KMT warlords and between CCP and KMT, cultural revolution, etc) Chinese people are desperate for peace, stability and prosperity at whatever costs.

some people say because of Mao many people died in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nd therefore we must hate the CCP.  on the other hand,  one can also say, given that painful experience, Chinese people don't want chaos anymore.

...

oath taking

see what the court has to say tomorrow about the duo.  having mandate or otherwise, one still has to observe the law and comply with the statutory requirements.   no such thing as automatic assumption of office.

getting a mandate from say 30,000 people is one thing, taking an oath to swear allegiance to the HKSAR of PRC, i.e. including 7 million people here in hk, is a totally different thing.

13 November 2016

監誓人

曾鈺成說,監誓人没有權褫奪候任議員資格。

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基本法第104條的解釋,監誓人對不符合本解釋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律規定的宣誓,應確定為無效宣誓,並不得重新安排宣誓;未進行合法有效宣誓或者拒絕宣誓,不得就任相應公職,不得行使相應職權和享受相應待遇。

假設監誓人不作任何跟進行動,包括褫奪該人士的資格,便不能安排補選。若監誓人尋求司法確認,即等同監誓人的決定須由法院再次決定(即第二層決定),這樣做不符合釋法的規定。

只有在有關法例沒有明顯表明監誓人有權確定宣誓無效的情況下,才需要法院介入。否則,監誓人有權褫奪議員資格,然後進行補選,不言而喻。當然,有關人士可以尋求司法覆核,這是另一個問題了。

誰任監誓人比較合適,可以另作討論。

12 November 2016

NPCSC's power of interpretation and amendment of the BL



The CFA's judgement on 3 December 1999, paragraph 143:

"I am equally in no doubt that the Interpretation took effect as from 1 July 1997. In making it, the Standing Committee did not purport to act, and has never purported to act, as a Court. Nor did it purport to be amending the law. It was doing exactly what it said it was doing, namely interpreting the law. That must mean that they were explaining what the law is and has been since the Basic Law came into effect."

Ref : LAU KONG YUNG AND OTHERS v. THE DIRECTOR OF IMMIGRATION [1999] HKCFA 4; [1999] 3 HKLRD 778; (1999) 2 HKCFAR 300; [1999] 4 HKC 731 ; FACV 10/1999 (3 December 1999)

第一次釋法已經自行確認了該次釋法由1997年7月1日起生效。只不過今次人大釋法沒有說明這一點。

下級法院有眾多法官可能有不同看法,須由終審法院一槌定音。分別在於人大釋法言簡意賅,而終審法院的闡述肯定了:(1)除了第一次釋法,以後釋法即使沒有提及,所有釋法均有追溯力;(2) 釋法不是修法;(3)全國人大常委會只是解釋了立法原意,無意取代法院審理案件。
...

Other references:

The CFA's judgement on 29 January 1999, which caused an uproar in HK and Beijing:

"It is therefore for the courts of the Region to determine whether an act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or its Standing Committee is inconsistent with the Basic Law, subject of course to the provisions of the Basic Law itself."

Ref : NG KA LING AND ANOTHER v. THE DIRECTOR OF IMMIGRATION [1999] HKCFA 72; [1999] 1 HKLRD 315; (1999) 2 HKCFAR 4; [1999] 1 HKC 291 ; FACV 14/1998 (29 January 1999)
...

Subsequently, the CFA clarified on 26 February 1999:

"The Court's judgment on 29 January 1999 did not question the authority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to make an interpretation under Article 158 which would have to be followed by the courts of the Region. The Court accepts that it cannot question that authority. Nor did the Court's judgment question, and the Court accepts that it cannot question, the authority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or the Standing Committee to do any act which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e Basic Law and the procedure therein."

Ref : NG KA LING AND ANOTHER v. THE DIRECTOR OF IMMIGRATION [1999] HKCFA 81; [1999] 1 HKLRD 577; (1999) 2 HKCFAR 141; [1999] 1 HKC 425 ; FACV 14/1998 (26 February 1999)
...

According to BL19(3), the courts have no jurisdiction over acts of state. Note the words "such as". In the Chinese text, the word is "etc". As long as the NPCSC invokes Article 67 of the Constitution and BL158(1) to interpret the BL, the courts of the Region cannot question the legality of the Interpretation. I would argue that at best the courts of the Region may seek further clarification from the NPCSC.

BL19(3): “The courts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shall have no jurisdiction over acts of state such as defence and foreign affairs. The courts of the Region shall obtain a certificate from the Chief Executive on questions of fact concerning acts of state such as defence and foreign affairs whenever such questions arise in the adjudication of cases. This certificate shall be binding on the courts. Before issuing such a certificate, the Chief Executive shall obtain a certifying document from the Central People’s Government."
...

Someone asked whether the NPC may repeal or amend the BL in its own right, and definitely the answer is yes. The BL is a national law. Any national law is subject to repeal or amendment by the NPC, which is the highest organ of state power. BL159 provides that the power to propose bills for amendments is vested in the NPCSC, the State Council, and the HKSAR. For the HKSAR, it has to go through the motion of obtaining the prescribed consent.

BL159:

The power of amendment of this Law shall be vested in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The power to propose bills for amendments to this Law shall be vested in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the State Council and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Amendment bills from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shall be submitted to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by the delegation of the Region to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after obtaining the consent of two-thirds of the deputies of the Region to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two-thirds of all the members of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of the Region, and the Chief Executive of the Region.

Before a bill for amendment to this Law is put on the agenda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the Committee for the Basic Law of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shall study it and submit its views.

No amendment to this Law shall contravene the established basic policie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regarding Hong K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