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February 2017

教育制度

香港教育制度幾十年來都是很差,但外國也遇到同樣情況。我大膽假設,是因為太多持份者,不單包括教師工會,亦包括校長、家長、政團、評論員、市民及學生,當然亦包括政府及各教育或科目的專家。政治壓力大於很多其他政府政策。太多廚師煮這一煲湯。

制訂政策通常會遇上這樣的張力,包括:(a) 政府與(b) 市民不同的看法,以及(c) 專家與(d) 非專家不同的看法。

有趣的是:當(b) 市民認為所有政策都須交由(c) 專家領導;其後,市民可能會埋怨專家不聽市民的意見。

為何外國似乎可以做到小學及初中"學習愉快"呢?首先,須注意外國的税制和投放教育的資源,以及地區派位制與每間公立學校同樣模式的關係。至於私立學校(或selective school),學生仍然會感到學習壓力,為爭取入讀頂尖大學。

在香港,即使同是資助學校,華仁有大球場,喇沙有泳池,某區某中學只有藍球場,從地區派位角度看,是否公平呢?

此外,有關中學生畢業後的出路,在外國,即使做厭惡性行業,人工都可以養活一家,甚至可以買車買樓,這是個人選擇。換言之,即使不甚勤力讀書,仍然可以"生活愉快"。這是制度使然。

No comments: